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政務公開 > 政策法規 > 上級法規文件
泉港區加快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
2023-03-16 15:26 閱讀人數:1

  為貫徹落實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關于深化農村 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》(發改農經〔2019〕1645 號),根據《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建省財政廳印發<關 于加快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>的通 知》(閩發改農業〔2020〕736號)要求,結合我區實際,制訂本實施方案。

  一、指導思想

 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黨 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、二中全會精神,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 院決策部署,按照省、市工作要求,堅持城鄉融合、服務一體, 政府主導、市場運作,明確主體、落實責任,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建管并重、協同推進的原則,在全面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的同時,推進管護機制改革創新,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階 段、符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系,全面提升 管護質量和水平,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,促進城鄉融合發展,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,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
  二 、工作安排

  (一)改革實施階段。 重點突破涉及領域管護指南(細則)

  或管護辦法以及管護責任清單。

  1.2023年3月上旬,成立泉港區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 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,明確相關議事機構的工作職責和任務

  分工。

  2.2023年3月底前,全面完成、完善責任清單編制,明確 管護對象、主體,滾動更新管護事項;通過福建省全生命周期項 目管理平臺清單管理系統更新、上傳年度管護責任清單,完善清

  單重要信息。

  3.2023年6月底前,完成各領域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指

  南(細則)或管護辦法,明確區鎮(街道)村三級管護措施。

  4.2023年9月底前,分類推動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工作,

  全面落實管護措施。

  5.2023年11月底前,組織年度總結,梳理各領域公共基礎

  設施管護成功經驗和做法,編寫典型案例。

  (二)推進提升階段。 重點突破分類管護機制和健全產權管 理制度,至2025年,全區初步建立政府主導、多方參與、市場

  運作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機制。

  (三)完善深化階段。 重點探索創新管護長效機制。至2035 年城鄉一體化管護體制基本健全,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形成,農村

  各類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基本到位。

  三 、主要任務

  (一)有序推進管護改革

  1. 制定管護指南。 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省、市出臺的本領 域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指南或管理辦法(以下簡稱《指南》或 !《辦法》),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區實際《指南》或《辦法》,包  括各類設施的管護制度、管護標準和規范,明確管護目標、質量 要求、管護方法、操作規程及應急保障機制等,全面掌握各自領 域內設施管護基本情況,統籌指導各鎮(街道)有序開展設施管 護工作。[責任單位:區教育局、工信局、民政局、自然資源局、 住建局、交通運輸局、農水局、文體旅游局、衛健局、應急局、 城管局,融媒體中心,生態環境局等各行業主管部門,水利水務 公司、大眾公交公司、廣電網絡泉港分公司,供電服務中心、郵

  政分公司、電信泉港分公司、移動泉港分公司、聯通泉港分公司]

  2. 健全產權管理制度。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由財政資金投入建 設的,產權歸承擔項目實施責任的政府或其授權部門所有;明確 劃歸村級組織或由村級組織通過自主籌資籌勞以及接受政府補 助、社會捐資等興建的,產權歸村級組織所有;由企事業單位投 資興建的電力、燃氣、通信、郵政等經營性公共基礎設施,產權 歸投資主體所有。結合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推動各類農 村公共基礎設施確權登記頒證,確權登記頒證成果納入區級相關 信息平臺,實行信息化、動態化管理。[責任單位:各行業主管部門(企業),各鎮(街道),水利水務公司、大眾公交公司、

  廣電網絡泉港分公司,供電服務中心、郵政分公司、電信泉港分

  公司、移動泉港分公司、聯通泉港分公司]

  3. 建立責任清單及管護臺賬。用好用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 革清產核資成果,在明確各類設施所有權、經營權、管理權的基 礎上,參照泉港區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目錄(見附件2),編 制完善泉港區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(見附件3)及管 護臺賬,明確管護對象,落實管護主體。管護責任清單要實行滾 動式管理,結合鄉村振興規劃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實施,因 地制宜,不斷健全管護清單。[責任單位:各行業主管部門(企 業),各鎮(街道),水利水務公司、大眾公交公司、廣電網絡 泉港分公司,供電服務中心、郵政分公司、電信泉港分公司、移

  動泉港分公司、聯通泉港分公司]

  (二)穩步推進行業領域改革

  探索開展水利設施、電力能源設施、交通設施、農村人居環 境設施、教育衛生設施、文化廣電體育設施、民政設施、通訊通 信設施、物流設施等9個方面30個領域運營維護,支持以特許 經營、參股控股等方式參與農林水利、基礎設施、資源開發等項 目建設,支持將城鄉基礎設施整體打包,實行一體化開發建設管 護,推行企業化管理、專業化運營。[責任單位:各行業主管部 門(企業),各鎮(街道),水利水務公司、大眾公交公司、廣 電網絡泉港分公司,供電服務中心、郵政分公司、電信泉港分公司、移動泉港分公司、聯通泉港分公司]

  (三)健全分類管護機制

  對沒有收益的農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、綠化設施、道 路等非經營性基礎設施,按照權屬關系,由相應管護主體負責管 護。對經營收益不足以彌補建設和運營成本的準經營性設施,按 照權屬關系,由相應管護主體負責管護。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 完善鼓勵社會資本和專業化企業有序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 護的政策措施,保障管護主體合理收益。對經營收益可以彌補建 設和運營成本的經營性設施,由運營企業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管 護,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出臺和完善相關支持政策。[責任單位: 各行業主管部門(企業),各鎮(街道),水利水務公司、大眾 公交公司、廣電網絡泉港分公司,供電服務中心、郵政分公司、

  電信泉港分公司、移動泉港分公司、聯通泉港分公司]

  (四)創新管護長效機制

  相關行業主管部門(企業)、各鎮(街道)要強化引導服務 意識和能力,發揮市場作用,引入競爭機制,鼓勵社會各類主體參 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,探索采取多樣性管護模式,創新管護

  長效機制。

  1.政府購買服務模式。鼓勵對非經營性設施管護開展市場化 改革,逐步由政府直接提供管護服務向購買服務轉變,采用多種

  形式,有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管護。

  2. “建管一體”模式。探索建立設施建設與管護機制捆綁結

  合并同步落實制度,結合各類規劃,合理布局、通盤考慮建設和運營維護。在項目規劃設計階段,明確設施管護主體、管護責任、 管護方式、管護經費來源等;在竣工驗收時,同步驗收管護機制到位情況;項目建成運行時,管護工作同步到位。

  3. “城鄉一體化”模式。梯次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 管護,通過統一管護機構、統一經費保障、統一標準制定,將城

  市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資源、模式和手段逐步向農村延伸。

  4.自管模式。鼓勵運營企業與村集體、農戶建立多種形式的 合作機制,鼓勵經濟實力強的村對所屬各類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實

  行統一管護。

  5. “使用者付費”制度。在有條件的地區,推行農戶或使用 者付費制度,合理確定付費水平和標準,建立財政補貼和農戶付

  費合理分攤機制。

  [責任單位:各行業主管部門(企業),各鎮(街道),水 利水務公司、大眾公交公司、廣電網絡泉港分公司,供電服務中 心、郵政分公司、電信泉港分公司、移動泉港分公司、聯通泉港

  分公司]

  四 、保障措施

  (一)強化組織領導。 區政府成立以區長為組長,分管副區 長為副組長,區直各有關單位、鎮(街道)、區屬各國有企業主 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,各責任單位要按職責分工,密 切合作,明確時間進度,確保改革工作落到實處。設立工作專班,

  統籌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各項工作,總結推廣好

  經驗好做法。[責任單位:區發改局、財政局、各行業主管部門

  (企業)、各鎮(街道)按職責分工負責]

  (二)強化責任落實。

  1. 落實屬地責任。各鎮(街道)要加強組織領導,密切配合 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(企業)的工作,為全面提升農村公共基礎 設施管護質量和水平提供有利條件,要用好相關管護資金,按照 行業管理要求,負責落實管護細則,統籌協調當地管護工作;充 分發揮好村級組織作用,落實村級組織在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 中的責任;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直接受益主體的作用,調動農 戶主動參與管護的積極性,引導廣大農戶自覺繳納有償服務和產

  品的費用。[各鎮(街道)負責]

  2. 落實行業監管責任。行業主管部門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 護負有監管責任,要用好相關管護資金,建立健全管護機制,統 籌抓好管護工作的組織推進,指導推動本領域行業管護工作落 實,要加強培訓和監督管理,及時發現本領域農村公共基礎設施 管護薄弱環節,提出改進措施,不斷提高管護水平,建立農村公 共基礎設施管護評價體系,推進本領域管護信息化、智慧化,促 進各類設施安全有效持續使用。[各行業主管部門(企業)按職

  責分工負責]

  3. 落實運營企業責任。 供水、電力、燃氣、通信、郵政等設 施運營企業應落實普遍服務要求,全面加強對所屬農村公共基礎

  設施的管護,自覺接受政府、村民自治組織和村民監督,確保設施穩定運行。學校(幼兒園)、醫院(衛生院、衛生所)、廣播 電視、養老服務設施等公共服務供給單位應承擔所屬農村公共基 礎設施的管護責任。[責任單位:區教育局、工信局、民政局、 住建局、農水局、衛健局,融媒體中心,水利水務公司,供電服 務中心、郵政分公司、電信泉港分公司、移動泉港分公司、聯通

  泉港分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]

  (三)強化資金保障。 加快建立政府穩定投入機制,加強對 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資金籌措和管理,考慮實際和發展需要, 統籌上級轉移支付等資金用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補助。要依 據管護責任、規模和標準,將應由政府承擔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 管護費用納入本級政府預算,有條件的地方對集體經濟薄弱、籌 措資金困難的村,適當予以補助。[責任單位:區委鄉村振興辦、

  財政局、各行業主管部門(企業)、各鎮(街道)按職責分工負責]

  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,加大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 管護的投入力度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收益,安排一定 比例用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。規范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 模式,努力開拓市場化籌資渠道。積極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, 完善相關政策,支持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、參股控股等方式參與  項目建設運營,落實各類專項建設項目管護配套資金。村級組織 可通過提取公益金、村民“一事一議”制度等,積極籌措管護資 金。探索在試點地區拓展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災毀保險范圍。[責 任單位:區發改局、財政局、各行業主管部門(企業)、鄉鎮(街

  道)按職責分工負責]

  (四)強化監督考核。 建立正向激勵機制。將農村公共基礎 設施管護情況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全區鄉村振興實績考核。各行業 主管部門在安排相關資金時要對管護機制建立較好、工作成績突 出的鎮(街道)、村級組織通過“以獎代補”給予傾斜支持。各 鎮(街道)也要研究制定相應正向激勵措施。完善農村公共基礎 設施管護領域信用體系建設,將管護主體和使用者信用情況納入 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,對嚴重失信行為責任主體,依法依規實 施聯合懲戒。[責任單位:區委鄉村振興辦、財政局、發改局及

  相關行業主管部門(企業)、各鎮(街道)按職責分工負責]

相關解讀
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
亚洲人妻视频|国产精品丰满大屁股流白浆|国产一级av国片免费|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特级